抓好农村“三路”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(一)
旅游路、产业路、资源路称为农村“三路”,农村“三路”建设既关乎群众的出行问题、又是构筑乡村振兴“快车道”。近年来,攸县一直把紧抓“三路”建设,打通乡村“毛细血管”,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交通保障,作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。
莲塘坳镇阳升观村是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,为司空山所怀抱。司空山地域以千年古观阳升观为中心,域内崇山峻岭,水源充沛优质,景色如画。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,可崎岖的山路却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一个“瓶颈”。
县人大代表、阳升观村民王祖民:“对我们阳升观的文物,信士进行参观和游乐,以及老百姓的日行出入还是有困难。”
同样为着农村交通路网畅通而发愁的又何止阳升观村。县道X103皇图岭镇港口村段由于近年来的产业发展,车辆流量大增,路面也是坑坑洼洼。整个港口村12个组的村民出入,原高枧镇群众的出行,都需经过此路段。
皇图岭镇港口村党总支书记杨国东:“近几年,老百姓反应比较强烈,道路非常坑洼,不方便出行。”
危桥改造也是农村“三路”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。在新市镇何岭村内有一座危桥,是何岭及周边村近500名学生通往大同桥中学的必经之“路”。
县人大代表、何岭村党委书记周科慧: “边上的围栏已经全部相当于塌方了,桥底有裂缝,所以车子通行是有严重安全隐患,村民非常着急,比较担心,是强烈要求拆除重建。”
通行不便,不仅成为群众生活的忧虑,更成为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,这引发了许多群众的共鸣和基层代表的关注。 攸县继续把抓好农村“三路”建设, 助力乡村振兴作为2024年度人大票决民生实事项目之一,要求承办单位年度内完成“三路”建设27.38公里,安防工程44.9公里,危桥改造3座,总投资2845万元 。
攸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谭伟荣:“我们把敬畏民意作为第一选择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集思广益,听取意见,抢抓‘十四五’中期调规机遇,积极争资引项。”
抓好农村“三路”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(二)
今年,攸县将农村“三路”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,统筹结合人大代表民生票决项目,大力实施“三路”建设提质改造工程,有效改善全县农村道路出行状况,带动了产业发展,推动乡村振兴,助力群众增收致富。
在网岭镇北坪村内,一座危桥拆除后的旧址上,新建的桥墩及下部结构已经建成,工人师傅们正配合着大型起重机进行板梁安装。
网岭镇北坪村党委书记刘福元:“这个桥是经荷叶塘106国道处进来,要进入两个乡镇,涉及6个村的村民出入。”
据介绍,此桥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,由于主要构件老化缺损,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,成为困扰沿线群众安全出行和生产经营活动的“瓶颈”。
攸县交运局建设股股长李剑:“这个桥是今年的危桥改造计划,全长54米,宽8米,总投资194万左右。目前在吊梁,预计是12月底正式完工,可以通车。”
在新市镇何岭村,村民们开车行走在新架设的桥上,对农村“三路”建设危桥改造项目的有力推进是赞许有加。
县人大代表、何岭村党委书记周科慧:“整个桥修建下来,我们何岭村村民反应是得到一致好评。第一桥面比以前拓宽了,车子通行比较方便;第二以前是个石拱桥,发大水时,基本上我们每年都要遭遇水浸田的现象,现在就解决了水浸田的问题。”
桃水镇湾田村是个油茶种植大村,种有油茶8000余亩。今年,县交通运输局对湾田村投入农村“三路”建设资金360多万元,实行主村道“刚改柔”5公里,助力当地油茶产业发展。
县人大代表、湾田村党总支书记李介兵:“我们这里主打的产业就是油茶,原来的路4米宽,又坑洼不平,老百姓出行呀,有个农产品都运不出。修好后,老百姓的出行,包括采摘油茶都相当便利。”
攸县紧抓农村“三路”建设,极大改善了区域农村路网通行条件。现17个乡镇(街道)都通上了三级以上公路,农村的“三路”已成为一条条“经济带”、“快车道”、“风景线”,提升了通行效率,带动了产业发展,推动了乡村振兴。
攸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谭伟荣:“我们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,投资6000余万元,建成了旅游路、资源路、产业路43.2公里,安防工程324公里,改造危桥5座,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善作善成。”
一审:刘洁琼丨二审:蔡晓雅丨三审:刘峰
监制:吴辉兵
责编:向佳
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